晏场高台展演 多元投入机制逐渐形成。 用好用活省、市、区财政专项资金 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导向和激励作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启动以来,雨城区在2013-2015年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中,省、市下达财政专项资金共4880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财政省财政专项资金3850万元,市级财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3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共5450万元。2016年争取省级财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大兴镇徐山村、多营镇大深村、合江镇张山村、对岩镇殷家村4个贫困村进行打造。2017年争取省级财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资金(扶贫新村)1054万元,涉及17个贫困村,每个村资金62万元。 大力整合项目资金 印发《雅安市雨城区关于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通过打捆美丽乡村、新村扶贫、土地整理、农综开发、水土保持、新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综合打造。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共整合项目资金2.6亿元,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发展、茶产业基地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水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般项目资金2.2亿元,主要用于林区道路、生态绿化项目、旅游示范村、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防洪治理工程。 加大社会投入和群众投入 在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中,引导发动金融、企业和农民等社会力量投入示范县建设资金8.88亿元,高于财政性项目资金4.04倍。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达8.378亿元,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达5020万元。 广泛争取援建资金 全区共争取地震灾后援建资金27028.8万元,其中外侨台办5700万元、慈善总会230万元、红十字会7218.8万元、绵阳援建5880万元、成都援建8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新村聚居点等建设。 雨城人民闹元宵 文化传承行动深入实施 把弘扬农耕文化与共享现代文明相结合。重点开展传统院落保护利用,科学编制《上里镇五家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望鱼乡望鱼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上里镇五家村(上里古镇)和望鱼乡望鱼村(望鱼古镇)成功申报全国传统村落。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碧峰峡镇黄龙村和后盐村全国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方面,先后建成“农业博物馆”、“藏茶博物馆”、“周公山竹文化博物馆”、“雅鱼传统文化村及鱼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展现传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化和农业体验销售一体的农业文化遗产,深度挖掘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和提升以茶文化、竹文化、熊猫文化、雅鱼传统文化、红军文化和古镇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农村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开展非遗宣传、保护、传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手工工艺(软包)皮拖鞋非遗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晏场高抬”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新增认定了三个非遗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4名。实施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项目 24 个,围绕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持续开展上里年猪节民俗文化节、雅鱼(女)文化旅游节、碧峰峡熊猫乐园欢乐游、茶马古道民俗演绎、打茶节、端午民俗演绎及青衣江龙舟文化旅游节、元宵龙狮灯表演、藏茶文化交流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传统节庆、民族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加强本土文艺创作。紧紧围绕藏茶、西康文化元素,组织编创了《藏茶传奇》歌舞剧、《西康风情》行为艺术展演,培育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图由雨城区农工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