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宝兴县以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建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两大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实施“县管院聘”管理改革,着力解决医院布局不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疗队伍竞争力不强、执医水平质量不高等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努力建立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边远山区县医疗人才队伍。 聚焦“三个抓好”,做好改革准备 抓好组织保障。建立县卫生健康局牵头统筹,县委编委、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1+N”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成立宝兴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县管院聘”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宝兴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县管院聘”实施方案》,明确改革4大具体内容20个小项任务,按照三大阶段“路线图”“时间表”,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抓好前期铺垫。采取医院党委会、职工大会、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县管院聘”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广泛宣传动员、确保政策知晓全覆盖。同时,及时召开宝兴县“县管院聘”优化医院布局工作座谈会,及时听取职工干部对改革内容意见建议,结合摸底调查情况进行社会风险性评估,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抓好布局优化。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为基本思路,以改善乡镇卫生院“服务体量小、服务面积广、医务人员缺乏”缺点为目标,以“三大”卫生院为基础建立3个片区中心卫生院,以片区中心卫生院服务辐射带居民、景区及周边游客打造“半小时”急诊急救和常见病基础治疗服务圈。推进乡镇卫生院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取消3个服务对象少、辐射面窄的基层卫生院,设置固定医疗服务点,形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双重综合服务模式。 聚焦“三个规范”,深化用人机制 规范编制设置。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县委编委根据各医疗机构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县卫生健康局按确定的通用岗位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在编制规模内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全县岗位总量,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各医疗机构在县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开展岗位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并科学合理按比例设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岗位。 规范人员聘任。采取医院内部推选、外部选派、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竞聘上岗等方式选聘县级公立医院、片区中心卫生院院长。聘用院长实行任期制,县级公立医院院长由县医管委聘任,片区中心卫生院院长由县卫生健康局聘任,每届任期3年。其他班子成员,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竞聘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局后公开竞聘。落实各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根据各医疗机构设置的岗位,职工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鼓励职工参加医院内部、跨医院竞聘,竞聘上岗人员与医疗机构签订聘用合同,每届聘期为2年。 规范人才流动。加强交流轮岗、调动人才管理,鼓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务人员,利用调休时间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执业,给予一定的执业补助。明确乡镇卫生院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可按有关程序借调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借调期间保留原全额拨款待遇,并参与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动员县级公立医院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务人员,定期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由县财政予以全额保障工资,并参照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给予补助。 聚焦“三项机制”,激发干事动力 完善分配机制。坚持将重医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作为医疗人员重要考核评价标准,参考制定职称晋升具体实施细则,实现职称晋升与医护人员聘用衔接。实行分层收入激励机制,对外聘院长院院长、县内体制内人员聘任院长、医疗机构所有人员实施层级考核制,以岗定薪,激发干部干事激情。医疗机构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三项指标”为核心实行内部分配机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现为民服务和薪资待遇正比发展。 建立进退出机制。对竞聘未上岗的职工实施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期间不发放40%奖励性绩效部分和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奖励部分,职工待岗培训后,在岗位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可再次竞聘上岗,如无符合资格的岗位将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对确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履职的,在履行相关手续后,按照规定落实病(事)假工资,切实做到严管与关怀并行并重。 完善保障机制。明确医疗机构制定的竞聘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等,必须经职代会或全院职工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对个别内容调整,由医疗机构修定报县卫生健康局审核同意后实施。对聘任结果和绩效考核结果,须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职工的监督权,确保改革在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下清明清正。(宝兴县卫生健康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