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雅安市宝兴县着眼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实施“五大行动”、推行“五项制度”、建立“五项机制”、开展“五项活动”,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治理格局,实现了基层党建引领进一步强化、基层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德治作用进一步发挥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有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5个。 一、实施“五大行动”,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围绕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实施“五大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实施书记头雁培育行动。实施村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计划,20名在任书记报考大专学历,完成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集中培训,选派35名第一书记驻村。完成5个村(社)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摸排拟选任“三个一肩挑”干部33人,平均年龄4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3人占39%。 实施支部评先定级行动。制定出台《宝兴县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全县党支部、党员和党支部书记评星定级工作的通知》,评选出五星党支部18个、五星党支部书记25个,设立党建特色化项目14个,支持先进党组织打造示范点位4个。 实施党员星级争创行动。制定出台《宝兴县党员积分化管理办法(试行)》,已评议党员4000余人,评选出“五星级”党员1000余人,新发展党员90名。组建党员教育培训联盟,建立”1所总校+7所分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学校体系,完成全县4000余名党员全覆盖培训。 实施阵地规范提升行动。开展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共打造村级活动示范阵地7个;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投入资金220万元用于穆坪社区、钟灵社区“三社联动”和“便民服务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下拨资金57万元用于规范村级活动阵地改造。 实施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三年攻坚行动,出台分类奖补办法,制定量化一个工作目标、推广飞地经济等“五种模式”、增派科技特派员等“四个一”力量、构建运行机制等“四项机制”的“1544”工作举措,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涉及资金500万,25个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二、推行“五项制度”,村民自治“实”起来。围绕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以推行“五项制度”为抓手,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
推行“一月一议”制度。每月固定召开“民情议事日”会议,对议事内容公开质询、集体协商、现场表决,目前共召开议事会议200余次,现场表决议事内容300余件。 推行“一村一约”制度。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务管理、防灾减灾、村民行为规范管理及奖惩等重要事务和热点问题,制定完善35个《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制度,召开“红黑榜”评议活动35次。 推行“一村一网”制度。建立县级领导联村、乡镇干部联组、村组干部联网格、普通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动员1200余名党员与1.96万户群众结成联系对子,帮助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解决矛盾纠纷300余次。 推行“一月一晒”制度。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对村级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对象等及时公开。 推行“一村一校”制度。在每个行政村建立1所农民夜校,完善师资、教学、阵地等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县35所农民夜校共开展集中学习600余场次。
三、建立“五项机制”,农村法治“严”起来。总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经验,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巩固平安宝兴创建成果,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深化“县级一法律顾问团、乡(镇)级一法律顾问工作组、村级一法律顾问服务者”制度,推动35名“三官三员”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建立“三调四级”调解联动机制。 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个,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35个,落实法律联络员174名,目前,各级援助机构共计免费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免费解答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 建立法律常态宣传机制。深化“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组建了35支“普法小分队”“法治文艺队伍”“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队伍,通过坝坝电影、村村响、农民夜校、微信工作群等普法载体,开展送法进村(社)宣传100余场。 建立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推广家事审判法庭、“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五老人员”调解室调解模式,目前,排查村级矛盾纠纷78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700件,化解成功率达97.3%。 建立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持续开展“片区大巡防、警地联合巡逻、基层派出所警车巡逻、镇村夜间巡逻”等巡防活动,落实35个辅警,深化“一村一辅警”机制,强化镇村干部、网格员、辅警、人民群众联动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局面。
四、开展“五项活动”,群众德治“活”起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开展“五项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开展文化兴村选树活动。持续抓好“三下乡”和“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组建了70余支文化艺术团队。2020年以来,共开展特色文化活动40余场次。 开展乡风文明培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8个。 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创新开展“宝兴县道德之星”评选活动,并设立100余处宝兴好人光荣榜,积极向市文明办推荐 “感动雅安”候选人6人。 开展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相结合,打造志愿者示范站点5处,组建11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大队132个,注册志愿者总数8307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 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开展“信用农户”评议活动,按照农户贷款信誉和违法记录等表现,将农户分为优秀农户、良好农户、一般农户,全县评选出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7个、信用户6462户。(宝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