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8月29日讯“8·22”洪灾发生后,宝兴县各乡(镇)驻村帮扶队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抢险救灾的赞歌。 一线救援不落后
穆坪镇苟山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留守在村的有100多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受到暴雨影响,全村电力、交通、通讯纷纷中断。灾情就是命令。在外界救援力量未到达的情况下,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朝迅速组织党员群众9人成立突击队,紧急疏散群众,排查受灾情况。22日白天,得知董竹岗组和苟山组60多人被困,他们不顾自身安危,趟着稀泥、冒着大雨挨家挨户紧急疏散、转移安置了被困群众,确保了无人员伤亡。后来,这支小分队人数越来越多,有不少党员群众自愿当起了灾情观察员,没有天气预报,就自己观察天气变化,并做好预防措施。哪家粮食、饮水不够,就主动送去。 惊险时刻不抛弃
22日上午10点,蜂桶寨乡民和村河水不断上涨、村里地势低洼的村民小组危在旦夕,驻村工作队冯志伟、马建,会等人争分夺秒分头疏散地处危险区域的群众。疏散中,大家背的背、拉的拉,带领群众往高处的安全区域转移。当时马建搀扶着80多岁且腿脚不便的老人黄孝芝,在转移过程中背后突然涌来洪水,危机面前,黄孝芝老人要求马建放弃她自己逃生。“肯定不能丢下群众,这是当逃兵”马建说。他急中生智,带着黄孝芝钻进一旁的荆棘丛中,顺着山坡往高处爬。顾不上身上挂得痛,一心只想着逃生。最终,在其他同事的迅速接应下,马建和黄孝芝老人安全脱险。来到安全地带,马建躺倒在地,这才发现他的鞋子在逃命的过程中早已不知所踪。驻村第一书记冯志伟,在背着一位群众转移的过程中险些被突然倒下的电杆砸中;地灾检测员杨金琼一心忙着疏散群众,自己家中受灾确连一样物品都没抢救出来;村支书刘汉杰,带着腰伤奔走在疏散救援和应急安置的第一线…… 传递希望不怕难
穆坪镇新民村第一书记刘程梁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员群众,及时转移安置了炳阳沟边受威胁的群众10户38人。有些群众实在无法聚集在一起的,每天通过多次‘隔空喊话’报平安。23日上午,天气放晴,刘程梁便决定徒步下山报平安,可是原先的路都变成了河,而且夹杂着泥沙石块不停下泄。想到自己肩负着的使命,他咬着牙徒步5小时终于到达县城,向穆坪镇政府汇报灾情后,顾不得身上多处轻伤,又转身满城找寻蜡烛,他说“这次出来要尽可能多带一些蜡烛回去,让大家耐心等待救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危难关头,风雨同舟。在宝兴县抗洪抢险救灾的战场上,王朝、刘程梁、冯志伟和马建只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既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更是抢险救灾的中坚力量,他们不畏惧艰险,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挡风遮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宝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