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8月23日讯“厕所革命”工作实施以来,擦罗彝族乡本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以“先易后难、补助激励”为重要举措,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为重要抓手,以“应改尽改、提升环境”为工作目标,通过落实“353”工作法“倾情、倾力、倾智”助推“厕所革命”,引领乡村振兴。
一、强化“三到位”,不断夯实“厕所革命”基础
(一)政策解读到位。召开全体乡村干部“厕所革命”政策解读会,让“厕所革命”宣传主体、主导力量对政策了然于胸,确保政策宣传不跑偏、政策执行不走样。
(二)思想动员到位。落实乡、村、组三级会议强化思想动员,肃清“厕所革命”工作思想障碍,不断提高“厕所革命”群众参与度。
(三)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厕所革命”目的、意义、补助政策“三讲清”和入户走访“两见面一张贴一签订”(人员见面、政策见面、张贴宣传单、签订承若书),全面开展政策宣传。目前,全乡共开展“厕所革命”宣传活动15次,惠及群众1800余人次,签订承若书362份。
二、落实“五举措”,不断推进“厕所革命”显成效
(一)建立“厕所革命”大数据。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倾听群众诉求、回答群众疑虑、综合研判现状等“望、闻、问、切”的方式,对全乡“厕所革命”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建立大数据库,为统筹全乡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打下基础。
(二)落实“厕所革命”责任制。建立以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统领,外加乡长、村长、组长、户长“四长”互补的责任制,以大数据为依据,统筹兼顾,分村下达任务,稳步推进“厕所革命”阶段性工作。
(三)稳妥推进“厕所革命”“7+x”建设模式。以“厕所革命”“有地墙砖、有脸盆、有便盆、有照明、有独立空间、有排污出口、有收集池”的“七有”为标的,对有条件的农户积极鼓励实行“7+x”高标准建设。
(四)强化“厕所革命”示范引领。通过积极鼓励村组干部带头改、党员同志示范改、“两代表一委员”先行改、建档立卡贫困户跟进改的方式,树典型抓示范,在全乡掀起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新高潮。
(五)健全“厕所革命”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群众自筹”的资金筹集模式,积极鼓励群众自己动手改造厕所。对先行先试、资金困难的群体根据所完成的阶段性改厕任务,由乡政府先行分批垫付财政补助费用,保障改厕工作顺利推进。
三、聚焦“三重点”,不断助推“厕所革命”抓落实
(一)聚焦重点区域。擦罗乡改厕难点在中高山条件落后地区,重点在群众思想上,为切实转变中高山少数民族卫生观念,肃清改厕思想障碍,擦罗彝族乡以中高山少数民族聚居的晏如和海洋村为抓手,以“三肃清(肃清村组干部思想、肃清村内党员思想、肃清全体群众思想)、四带头(村组干部带头改、党员同志示范改、“两代表一委员”先行改、建档立卡贫困户跟进改)、一帮扶(对有意愿无劳力的农户提供劳力帮扶)”为举措,全力推进中高山少数民族地区“厕所革命”工作。
(二)聚焦重点人群。以“厕所革命”大数据库为基础,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开展摸排,对有意愿无劳力的特殊农户,由村组干部牵头党员群众参与,利用农闲开展无偿劳力帮扶;对有意愿有劳力无资金的特殊农户,由乡政府先行垫付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为其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厕所革命”工作顺利实施。
(三)聚焦重点时段。针对全乡青壮年劳务输出大的特点,充分抓住重点节气民工返乡的特性,积极动员,集中开展“厕所革命”建设工作,有效化解“厕所革命”建设需求与劳力缺失的矛盾。目前擦罗彝族乡已完成了345户农户的“厕所革命”工作。(石棉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