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7月30日讯 雅安市名山区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以及世界茶文明发祥地,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处于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是接轨成都的“桥头堡”,连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成雅高速、邛名高速、国道108线纵贯全境,辖区共有各种道路1200余公里、驾驶人65413人、注册登记各类车辆5.5万余辆,国道108线过境车辆日单边流量1.3万余辆,主城区主要路口过境车辆日单边流量1.8万余辆。面对繁重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任务,名山区公安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最强服务”为抓手,扎实做好防事故、护平安、保畅通各项工作。2016年以来,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1.2万余件,侦办重大疑难案件80余起,调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4084起,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名山交调委荣获司法部“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名山交管大队被四川省交警总队评为“五无交警大队”、连续三年荣获雅安市交警支队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
闻警即动,侦破案件快速有力。一是预案先行、制度保障,组织快。制定《雅安市名山区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应急预案》,从组织领导、受理、报告制度、查缉、协查、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建立完善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侦办工作机制,对现发案件,局长第一时间调度指挥,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成立专班,确保了案件“组织快”。二是快速反应、高效运转,行动快。以快速处警、快速现勘、快速保全证据,快速视频追踪、快速查缉布控“五快”战法,促信息合成、证据锁定,确保案件侦破“行动快”。三是科技支撑、天罗地网,锁定快。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电子监控系统科技资金的投入,新建卡口17套、监控425套、电警44套,对原有技术监控进行升级改造,充分依托智能交通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科技支撑,侦破了80%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高效优质,事故处理公平公正。一是缜密勘查调查。综合“现勘+科技+民力”三位一体的模式,对案件现场进行细致勘查、缜密调查,形成案件的逻辑分析、确定案件主攻方向,让证据“说话”、让肇事者“现形”。二是回应群众关切。建立案件调查进展通气会、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公开会“两会制”,事故回访、亲情走访“两访制”,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主动回应当事人的诉求,答疑解惑,切实维护当事人知晓权,主动接受其监督,将透明、公平、公正落在实处。三是公正认定责任。大力开展以训促学、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升民警执法水平,教育引导民警依法依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近三年无一起因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息纷止争,化解矛盾有理有据。一是以情宣法。坚持调解有“乡土味”、“同理心”,换位思考让“真切的说”与“主动的听”拉近彼此距离,争取受害人与当事人的理解支持,为矛盾纠纷化解搭上彼此信任的“桥梁”。二是以理释法。依托“交调委”为平台,一对一深入当事人群体,“找预期”充分了解各方当事人诉求,“求症结”全面找准矛盾焦点,依托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以理释法,为矛盾化解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以调敬法。面对无理诉求宣传法律后果,维护法律权威,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有患必除,源头管控严密有效。一是加强力量整合。交警骨干力量对派出所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警力进行培训,与派出所联合作战,通过“交警+派出所民警” 传帮带,“管理+服务”近距离,有效教育并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2%。定期组织召开“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组织乡镇交管办及各职能部门参与交通管理,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加强隐患治理,预防交通事故。二是加强路面管控。结合省厅部署开展的“迎庆”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巡逻路检,严厉查处农村面包车超员、酒驾、毒驾、“三超一疲劳”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办理农村“黑校车”接送学生严重超员案件6起,全部以危险驾驶罪移送检察院起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安全效果。三是加强企业管控。不定期对辖区客货运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督促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坚决杜绝“带病”上路行驶,全力预防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舆论助力,安全宣传广泛多元。一是“实力圈粉”,让群众既是“粉丝”也是交通安全宣传员。开通“双微”号,发布路况信息、各类动态5000余条,共有粉丝8000余人,2018年获得“优秀政务微博奖”,其中官微发布的“雨中执勤最美背影”、“特殊‘罚单’”被中央政法委微博、省厅官微、四川日报、新浪等各大媒体转载。树立民力无穷理念,因势利导,打造“最强民力”,让每一名“粉丝”转换为“交通安全宣传员”、“宣传小喇叭”。二是“舆论攻势”,让心生逃逸者“不敢跑、不愿跑”。逃逸缉凶、发案必破的高压态势让舆论成为一张“无形的网”,通过以案说法、肇事者现身说法,铺天盖地的宣传,凌厉的舆论攻势,形成不敢跑、不能跑、不愿跑的震慑态势。三是“警媒联动”,让交通安全宣传“有料”更有“味儿”。通过制作“122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微视频,警媒联动,警民互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更贴“地气”、更对“口味”的宣传活动,提醒驾驶员遵章守法、文明行车,引导广大乘客自觉使用安全带、不搭乘“黑校车”、“病车”,不断提升宣传覆盖面和实效性。
苦练内功,队伍能力明显提升。一是以“忠诚可靠”塑造队伍信念、培育职业道德。以打造“最强信念”为抓手,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方针,深入开展忠诚教育、廉政教育,筑牢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行,培养队伍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职业良知,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二是以“善谋善战”锤炼队伍能力、锻造业务尖兵。从强素质、提能力入手,加强民警事故处理业务培训,叫响“案件需铁案”、“件件成精品”的口号,在业务能力培养上树立“不仅要善战,更要善谋”的目标,通过强化接处警、事故调查、责任认定、事故赔偿、调解各环节,不断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质增效。三是以“创新驱动”激发队伍热情、深挖队伍潜能。着重对各项技战法进行总结提炼并充分发扬“传帮带”传统,围绕事故案件现场勘查、物证提取、查缉布控、信息比对、法律应用等环节,坚持“乐中求学、学中思悟、悟中践行”,通过创新开展“事故处理微课堂”、“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事故现场还原沙盘演练”、“事故处理值训教官”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深挖队伍潜能,有效激发队伍热情。(雅安市交警支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