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6月24日讯(许玉芳 文/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6月21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调研座谈会在雅安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出席会议。长江流域19家高级法院及海事法院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代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相关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副庭长席小鸿主持。
会上,中共雅安市委书记兰开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作明在会上先后致辞。长江流域19家高级法院及武汉、上海海事法院代表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了发言。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结合视察情况,积极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代表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面如何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进行了发言。 江必新副院长对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级法院认真梳理参与座谈的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及全国人大和相关部委的意见建议,为加快推进长江保护立法进程提供司法实践支撑。 江必新副院长强调,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从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系统性和统筹性,法院内部的联动性和协调性,司法保护的严格性和严密性,审理方式的特殊性和回应性,环境资源审判体制设立的中立性和科学性,司法审判主体的专业性和互补性,裁判方式的恢复性和精准性,审判条件及环境的建构性和创造性,裁判效果的警示性和导向性,长江保护立法的整体性和实效性等十个方面助推长江保护立法,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水平,开创长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局面。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在全国、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雅安还是全国生态气候城市、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先后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重点地区司法保护,保障上游水源涵养,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确立为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汉源县人民法院设立长江中上游(大渡河、汉源湖段)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长江中上游生物资源司法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