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5月13日讯(袁洋 吴冉冉 图/文)“石棉五月枇杷香,一城山水半城黄”。近日,以“世界枇杷源,精品在石棉”为主题的2019石棉枇杷上市新闻发布会在石棉县美罗乡保卫村成功召开。一系列精彩的活动让大家了解了到石棉枇杷的悠久历史和优良品质,也感受到了石棉之美。
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业(枇杷)示范基地”,具有优良的枇杷生产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石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无霜日326天,大于或等于10℃的年平均积温5465.7℃,年平均日照时数1237小时。石棉为枇杷量身定做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几乎完美地叠合了枇杷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赋予了石棉枇杷优越的品质。石棉枇杷是真正的绿色、健康果品。如今,在县历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县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石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石棉特色枇杷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石棉县“新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生产新模式 产业新布局
随着石棉县农村“老龄化”不断上升,石棉枇杷生产将以合作社和枇杷生产服务队为载体,抓住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探索枇杷生产“托管”模式,即保证被“托管”农户基本利益,也保证具有枇杷生产技术的农民在本地务工增加收入,达到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农资生产供应,统一质量标准,实现枇杷品质一致,实现产业兴旺和产业振兴目标。 休闲体验枇杷产业如今也在大力发展。石棉县围绕市委“1485”战略谋划和县委“1237”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全市经济副中心,勇当雅安绿色发展排头兵。2019年以“安—安—松”(安靖村、安顺村、松林村)的产支线、交通、旅游为一体的农旅发展为抓手,在安顺村和松林松选择部分枇杷果农,在安装追溯体系区域,启动枇杷生产认养农业和休闲体验农业,实现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护航 注重研发
在产业品质管理提升上,以土专家的实践经验优势结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县校、院县合作成果优势,引入省内最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支持,加强科学种植与管理。加快石棉枇杷新品种研发,与四川农业大学保持良好的校县合作关系,抓好石棉县丰乐乡枇杷新品种试验园管理,继续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枇杷生产新材料,新品系,开发更适宜石棉县不同海拔区域的最佳枇杷新品种,研究开发具有石棉知识产权的枇杷新品种。加大石棉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以四川省农科院作为石棉县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的技术支撑执后盾,继续加大相关枇杷技术研究,形成不同区域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此外,继续从县农业农村局加大选派优秀枇杷科技特派员,以枇杷科技特派员作为石棉枇杷产业技术转化中间力量,继续培养枇杷专业合作社和枇杷专业生产服务队的乡土人才,以培养枇杷生产能手带动枇杷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宣传 品牌优势
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为枇杷客商创造收购枇杷良好环境,并加强协调服务工作,在满足枇杷客商收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电商”和“电商的合作伙伴”,实现“线上销售”和“ 线下销售”同步进行,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石棉枇杷的“味道”。此外为充分利用中国农产品销售网、微信群、QQ群、微博和朋友圈等发布石棉枇杷上市时间和石棉县枇杷品质等,并每年在枇杷上市召开枇杷发布会,邀请全国知名媒体、知名专家和重要客商来棉,引进更多枇杷客商来棉营销枇杷,确保枇杷销售畅通。2017年石棉县枇杷基地全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枇杷“伊寿宝”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成功,2018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对“石棉枇杷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1.21亿元”。 近年来,石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初步建立了黄果柑、草科鸡、蚕桑、干果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除枇杷外,以黄果柑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黄果柑首次走出国门,出口俄罗斯。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抓五个村,乡抓一个组”工作取得新成效。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2亿元,增长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亿元,增长21.7%。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生态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环境优美示范县、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