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27日讯(余秋妹)为了有效提升审判质效,雨城区法院立足实际,对准民商事审判效率不高这一突出问题,向靶施策,精准发力,变改革为效能,大力提升审判质效。2018年,雨城区法院审理案件的平均天数相较于2017年缩短了24.21天,减少了32.47%;长期未结案件从47件降低到24件,降幅达50%。
精简机构,整合职能,打破庭室壁垒,减少案件中间流通环节。该院在省法院内投机构改革文件出台之前,根据本院工作实际需要,将内设机构精简到7个部门。在立案庭内设专门的诉前调解中心,将事务性工作关口前移至该中心,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 的同时,一并进行送达地址确认、案情摸底等工作。将简案团队并入立案庭,整合成了诉前调解 、立案信访、诉讼服务、简案快审的“大”立案庭,为案件快速流转打下基础。
合理配置人员,深挖潜能,培养后备力量。根据繁简案件工作量的不同,合理配置简案团队与繁案团队人员。将大多数法官助理配置到诉前调解中心,让法官助理在资深老法官的带领下,初查案情,初摸焦点,初步调解,初次分流。同时与简案团队法官进行对接,案件流转给法官后担任该案法官助理,既利于法官了解案情进行下一步审理工作,也有利于法官梯队的培养。
实行三次分流制度,案件繁简得以快速区分流转。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助理对案件进行初次分流后,与立案中心对接,由立案中心进行二次分流,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分流给简案团队或繁案团队,简案团队审理时如果发现案件属于繁复的,在限定的时间内迅速将案件分流给繁案团队。流水化操作的案件流转机制,形成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审判格局。
延伸职能有效缓和矛盾,辅助案件高效、有序、平稳处理。该院从三个方面着手,缓和案件矛盾。一是邀请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长期进驻诉前调解中心,以法院为主进行诉前矛盾化解;二是专门派谴干警到交通事故处理调解中心,联合公安、律协共同调解,形成法、警、律联合调解机制;三是将派出法庭并入繁案团队,法庭干警的精力和工作不再局限于审理案件,同时为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涉众工作等提供法律服务,获得群众认同,既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矛盾最终进入法院后的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