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要闻 天下 原创
经济 部门 时评 法治
雨城区 名山区 天全县 芦山县
宝兴县 荥经县 汉源县 石棉县
旅游 交通 环境 卫生
文体 反腐 电力 藏茶
雅安市人大 | 雅安市政府 | 雅安市政协 | 雅安市纪委 | 雅安党建 | 市妇联 | 市发改委 | 市公安局 | 市国土局 | 市环保局 | 市教育局 | 市卫生局 | 雅安电视台 更多>>
川网市州联播

成都 | 绵阳 | 德阳 | 自贡 | 攀枝花 | 泸州 | 广元 | 遂宁 | 内江 | 乐山 | 南充 | 宜宾 | 广安| 达州 | 巴中 | 雅安 | 眉山 | 资阳 | 阿坝 | 甘孜 |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雅安  >  雨城区
“让村民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雨城区北郊镇张碗村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更新时间:2019-02-02 我要分享

四川新闻网雅安2月2日讯(孙振宇)近日,对口帮扶单位来到雨城区北郊镇张碗村,给该村已脱贫群众送温暖。陪同途中,该村第一书记朱飞得知,不久前,通过两年多的司法援助,村里一位村民在多方努力下获得了赔偿。“这个结果,得益于脱贫攻坚中的法治扶贫,只有人心稳,才能更好谋划奔康致富目标。”朱飞说。

如朱飞所言,靠着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张碗村在2017年成功摘掉“贫帽”,踏上了增收奔康新征途。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面对劳动力缺乏、无固定增收产业等现实,张碗村将如何实现增收奔康呢?

直面现实

厘清思路找准方向

首先是换位思考,看清自我、分析问题。

紧邻雅上路的张碗村,靠近中心城区,该村选择外出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

去年新上任时,朱飞曾做过统计:全村20—45岁青壮年劳动力总计有685人,其中有400人长期在外务工;务工区域分布省内外,务工地点多为建筑工地或餐饮店,月收入2000元—3000元不等。

“务工可脱贫、可增收,但致富却不容易。”“务工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多村民明白这个理,为何还是更愿意外出务工呢?”这是张碗村实现“户脱贫”时,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在一次村委会上的自我发问。

思考中,答案逐渐明晰:张碗村紧邻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发达,这是优势;受长期外出务工影响,青壮年村民多向往城市生活,不愿在家务农,这是现实;归根结底,没有可留得住村民的特色农业产业,是症结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张碗村从2016年起,开始了关于产业发展促增收的探索和实践。

首个尝试项目是六月雪梨,当年共发展82亩,并成为该村首个规模发展的特色产业。在敢于“吃螃蟹”的村民中,有6户脱贫户。

1组村民吴大贵是其中之一,他共种植六月雪梨2.3亩。“不是我胆子大,是村里多次组织外出考察给了我信心。”去年7月,得知凤鸣乡顶峰村六月雪梨卖出好价格,吴大贵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但仅有这些,还不能让更多村民留下来。张碗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同样明白这个道理。

夯实基础

产业发展连点成线

2017年初,经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一项脆红李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在张碗村落地。

项目配套措施很实在——贫困户每亩补助种苗款750元,非贫困户每亩补助600元。看着扎实为大伙想出路谋发展的扶贫干部们,这一次,张碗村村民发展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2017年,张碗村共发展脆红李566亩,大幅超过预期。至今,张碗村党支部书记杨海,仍记得发种苗时的热闹场景。“从过去不想种到现在愿意、主动种,村民心理发生了微妙却喜人的变化。”

乘胜追击,当年10月,张碗村再次引入藤椒种植项目,实现种植面积139亩。

目前,张碗村通过本土电商平台先期尝试,有效出售土鸡、鸡蛋等农副产品,帮助村民增收。从去年下半年起,该村会同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寻求入住更大电商平台,为后续正式投产提前做准备。

在中长期项目基础上配套“短平快”项目,同样被纳入张碗村增收致富产业计划。

“这个‘短平快’项目,目前已确定为土耳苕。”朱飞透露,该项目仍旧以村民自愿为主,采用房前屋后零散种植与成片种植两种方式,预计开春后下种,半年后即可收获。“土耳苕每公斤零售价10至12元,可为农户实现增收提供一份保障。”

“产业基础有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已有产业项目顺利投产、见到实效,让村民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杨海坦言,只要管好了现有产业,不愁村民不回来,不愁产业规模上不去。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新闻办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新浪 网易 腾讯 和讯 更多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5-2010 四川新闻网 版权所有 ICP 川B2-200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