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要闻 天下 原创
经济 部门 时评 法治
雨城区 名山区 天全县 芦山县
宝兴县 荥经县 汉源县 石棉县
旅游 交通 环境 卫生
文体 反腐 电力 藏茶
雅安市人大 | 雅安市政府 | 雅安市政协 | 雅安市纪委 | 雅安党建 | 市妇联 | 市发改委 | 市公安局 | 市国土局 | 市环保局 | 市教育局 | 市卫生局 | 雅安电视台 更多>>
川网市州联播

成都 | 绵阳 | 德阳 | 自贡 | 攀枝花 | 泸州 | 广元 | 遂宁 | 内江 | 乐山 | 南充 | 宜宾 | 广安| 达州 | 巴中 | 雅安 | 眉山 | 资阳 | 阿坝 | 甘孜 |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雅安  >  荥经县
“百日安全”:荥经公安交警强化五项措施 切实推进节前农村道路交管工作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更新时间:2019-01-28 我要分享

四川新闻网雅安1月28日讯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筑牢春运农村交通事故防线,荥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强化五项措施,狠抓农村道路事故预防工作,积极营造节前安全、畅通、有序的农村交通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一是要对农村交通安全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做到时刻不放松,增强管理针对性;二是要对驾驶人交通违法特点进行研判,通过分析研判,明确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措施,使民警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农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要进一步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的工作重点放在查处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农用车载人和接送学生以及酒后驾车、违法占道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城乡管理并重,划分责任区,实行大队领导包乡镇、中队包线路、民警包路段的工作目标责任制。

强化源头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要以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冬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各类交通安全隐患;二是排查农村微型面包车辆交通安全隐患,要与乡镇联合,将车主、车牌号、驾驶人资质、年度检验等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排查农村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隐患,要联合交通、安监等部门,重点检查农村客运企业的资质、驾驶人员的资质、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客运车辆的检验情况;四是排查农村校车交通安全隐患,要联合辖区教育、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农村接送学生车辆集中排查整治行动,确保学生及儿童乘车安全;五是排查农村道路通行安全隐患,要联合交通部门,对乡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线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对路面缺失严重、易滑和发生事故的弯道等路段,安排专人实施重点排查。

加强路面管控,严查交通违法。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巡逻检查,采取静态管控和动态巡逻的办法,提高农村道路见警率、纠违率、管事率;二是重点加强对夜间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的巡逻、管控,采取机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执勤方式,加强对重点路口和重点路段的管理;三是严格落实“三长负责制”,针对农村事故易发区域、时段和重点违法行为,科学安排勤务,重点查纠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报废车、无牌车上路、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占道经营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不断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四是坚持集中整治与专项行动、突击检查与日常管理、动态管控与静态查处相结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注重罚教并重、宽严相济,最大限度争取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效果。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一是开展上门宣传。要定期组织下乡上门宣传活动,对辖区主要农村进行逐一宣传,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展板等形式强化宣教工作,提高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做好客运宣传。要加强对农村短途客运的宣传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农村短途客运企业及运输企业的运作,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工作;三是采取路面宣传。要在日常维护交通秩序、巡逻执勤、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时,针对具体违法行为,向具体交通违法行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清危害,做到每纠正或处罚一起交通违法行为,都进行一次交通安全宣传,让交通违法行为人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事故。

抓好督导检查,力求取得工作成效。一是要把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目标和责任层层量化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中队以及辖区农村派出所,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大队班子成员要率督导组深入广大农村重点地区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帮助基层发现问题和解决影响整治工作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荥经县公安局供稿)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新闻办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新浪 网易 腾讯 和讯 更多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5-2010 四川新闻网 版权所有 ICP 川B2-200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