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10月17日讯(钟锦鸣) 瀑布沟水电站水库位于大渡河流域,横跨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以下简称三县),在三县境内形成84平方公里水域,库容53亿立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人工湖。为推进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瀑布沟水电站水库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工作,雅安市汉源县检察院、石棉县检察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检察院于10月10日会签《关于建立瀑布沟水电站水库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协调地方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形成合力,构建共同防范和打击瀑布沟水电站水库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大格局。
一、界定案件范围,明确检察机关工作职责。《意见》指出,联动工作机制主要针对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检察机关办理的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及周边发生的涉及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三县”检察机关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并依据法律监督职能,牵头协调处理与各地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关于案件管辖、案件移送、重点防控、协作机制、公益保护、联席会议等事项。
二、加强办案衔接,建立健全协作工作机制。一是协调解决案件管辖争议。“三县”检察机关收到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相关生态资源违法信息后,应协调当地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及时处置,做好现场的前期调查取证工作。对管辖不明或可能存在争议的,在确定管辖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收集固定易损毁灭失的证据。两个以上检察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检察机关管辖。主要违法犯罪地检察机关管辖更有利于案件处理的,可移送主要违法犯罪地检察机关管辖。对多个嫌疑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违法犯罪事实的,可由最初受理的检察机关并案处理。对管辖不明确的案件,可由“三县”检察机关共同协商确定管辖。对管辖有争议的或情况特殊的案件,报共同上级检察机关协商指定管辖或移送管辖。二是建立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机制。“三县”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当地行政执法机关查办生态资源违法案件,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正在查办案件涉嫌破坏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生态资源保护犯罪时,应当通知行政执法机关按照“两法衔接”工作要求,将案件及相关材料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三是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纪委监委、人大常委会等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机制。“三县”检察机关应当就办理生态资源犯罪案件存在的疑难问题共商共议,统一取证规则、认定标准和法律适用,规范程序和法律文书。任一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破坏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生态资源保护犯罪过程中,如需其他两地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帮助调查取证的,其他两地检察机关应当配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在办理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舆论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复杂案件时,当地检察机关应当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三县”检察机关在办案或开展工作过程中发现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及周边地区存在隐患和管理漏洞时,应向当地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并抄送同级人大常委会。发现存在包庇纵容、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涉嫌职务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线索移送有关纪委监委机关。
三、加强防控联动,深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力度。一是积极开展生态资源保护执法司法联合专项行动。“三县”检察机关应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加大对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综合惩处力度。对重大环境污染案件、重点区域环境案件组织开展重点案件执法司法联动,集中办理生态资源违法大案要案。强化对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及周边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排污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挖沙、取土等严重破坏、污染生态资源等情况的监控力度,及时向行政执法机关通报。二是切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深化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检察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对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及周边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点进行排查和风险研判,根据需要可商请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开展公益专项执法。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有危及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生态安全或者其他严重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情形,可能提起公益诉讼的,应及时向本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移送线索和相关材料,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收到公益诉讼线索后应及时开展调查,对确有损害公益情形的,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三县”检察机关联合成立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水域跨区域生态资源保护执法司法联络工作组,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开展经常性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工作协调、沟通交流。联席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分别由各成员单位分年度轮流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