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10月9日讯 荥经县结合“大调研”活动,深入基层走访,为农民夜校“把脉”, 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机制,以“立体式”管理破解师资匮乏、吸引力弱、资源不均三大难题,助推乡村振兴。
一、“循环互通”管好联席会议,强化师资力量“供给侧”
一是自上而下公开师资课程。组织农林水利、人社就业等25个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为农民夜校师资库充实了66名专业讲师和2个培训授课组织,开设4大类60余门培训课程,并将课程和讲师进一步整合,向全县农民夜校公开,在保障选课自由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力量。二是自下而上收集基层反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讲师排课情况、群众课程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召集1次联席会议,向成员单位反馈基层意见,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师资课程安排,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实现精准对接。截止目前共召开2次联席会议,向与会单位反馈了包括授课内容单一、师资流动大等6个问题。三是上下联动丰富夜校载体。充分发挥各联席会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积极在105家农民夜校探索实践“远程+实训”“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等教育培训新模式,让每一位群众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由内而外”抓实积分管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侧”
一是内化群众意愿融入细则。深入分析群众需求,找准夜校学习成果转化慢的痛点,构建夜校积分管理制度。群众可以以报名积基础分,以参学积日常分,以参与授课、提供案例等方式积附加分,在年底可凭积分兑换奖品,激发群众参学积极性。全县以《新添乡庙岗村农民夜校积分管理制度》为参考范本,根据各村特点,打造“量体裁衣”式的积分管理细则。二是外化积分制度公开公示。各村通过村民大会确定自己的积分对象、渠道和程序并对外公开,每半年公示1次村民个人积分台账,包括学员参学记录、积分情况、加减分情况等,积分制度全程透明。目前全县105所夜校均已公示上半年积分情况。三是细化操作流程便于执行。明确“党员申请+记录员登记+村支部复审+党员大会宣布+公开公示+上报乡(镇)党委备案”的积分换算流程,增强积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以点带面”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示范建设“主干线”
一是点上开花。根据各个乡镇摸底情况,结合调研了解,筛选出31个贫困村、2个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以及19个基础扎实夜校作用发挥好的村共计52个农民夜校示范点,建设力量重点倾斜。二是线上串联。根据荥经地理特点深入分析,优中选优再重点打造同乐——庙岗——凤槐一线和豆子山——万年一线的农民夜校,同时带动这条线上相邻的村、城周边的村、各种重要路口的村建设农民夜校。三是面上共建。定期组织夜校示范点上“公开课”,让示范点以外的53个村参与旁听,对标先进积极改进,共同推进荥经农民夜校建设。(荥经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