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9月30日讯 凉山和甘孜交界的四川省石棉县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县域内世居彝、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又以彝族为主。长期以来,彝族的婚姻家事纠纷都是按照本民族的习惯法,由熟悉彝族语言、习惯,社会普遍认可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间人士——“德古”进行调处。“德古”在彝族是指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公正无私地运用古今彝族“德古”范例、彝族习惯法等调解民间纠纷的活动者。 德古调解员参与调解 近年来,石棉县法院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将法律法规和彝族习惯法相结合,将彝族“德古”引入人民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由于石棉县法院受理涉及彝族婚姻家事纠纷的案件日益增多,但因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且少有法官熟识彝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涉彝婚姻家事纠纷的调处工作,难以达到案结事了。 法官法律释明 2018年初,石棉县法院积极将“德古”调解制度引入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充分融合大调解机制,探索和尝试邀请“德古”调解员参与当事人均为彝族的婚姻家事纠纷案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德古调解员人才库。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法官对彝族文化传统不熟知、双语法官匮乏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德古”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德古”在调解中的作用,既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促进汉彝、彝彝不同当事人之间矛盾纠纷的化解。 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依据人民调解法制定“德古”调解规则,推动“德古”调解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通过规范的程序,运用完善的规则,形成“调解文书”,促使纠纷化解、案结事了,有效地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了彝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群众和睦相处。 栗子坪彝族乡政府成立“德古调解室” 2018年7-8月,石棉县法院相继在该院家事审判中心、彝族聚居的栗子坪彝族乡政府挂牌成立“德古调解室”,正式启动引入“德古”调解员参与家事纠纷调处的新模式,并为德古调解室专门制定了德古调解规则、德古调解原则等制度措施,对栗子坪乡德古调解委员会的德古进行培训和法律指导,进一步规范德古调解。自邀请“德古”参加案件调解以来,目前共化解了10余起涉及彝族的纠纷。 石棉县法院家事审判中心成立“德古调解室” 8月下旬,石棉县召开了首次“德古”调解工作联席会,10余名“德古”人民调解员参加会议。会上“德古”调解员们,总结工作经验,分析问题根源,交流工作心得,提出合理建议,为进一步发挥“德古”调解作用纷纷建言献策。
在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石棉县法院将进一步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蓝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以“德古”调解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互通互融,化解矛盾纠纷,为建设美丽雅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石棉县法院供稿) 【典型案例】
1、原告格某与阿某、吉某校园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因格某家属均系凉山越西人,汉语表达能力有限,法律意思淡薄,在校方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原告行为一度影响校方正常教学秩序。诉讼后,石棉法院针对情况,邀请了一名德古在原、被告双方间进行协调、协商,历时半年之久,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全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法定义务,圆满化解了矛盾纠纷。
2、邱某“死给”案件,邱某与李某系夫妻,均为彝族,且有一定家族背景,双方当事人因家庭事务发生矛盾,邱某扬言服毒自杀,并导致邱某家支与李某家支发生纠纷,由于双方家支人数众多,处置不当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械斗危险。为此,石棉法院充分运用大调解机制,诉前采取指派德古参与调解的方式,为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通过德古调解员调解该案已顺利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