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6月7日讯(周亚欧)近日,雨城区法院向社会发布《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2016年以来该院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实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白皮书》总结到,2016年至今,雨城区法院共受理环资案件43件,均已结案。其中刑事案件24件,行政案件19件。主要做法是:一是不断完善司法理念。针对雨城区林业大区的特点,以绿色发展理念、预防理念、生态环境修复理念、公众参与理念“四大理念”为指引,专门出台了《服务保障“绿满雨城、绿富雨城、绿美雨城”十项措施》,全力为绿色雨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二是加强环资审判队伍建设。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环资审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按照“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的总体要求,及时配备环资庭庭长,并根据法院实际情况,采取“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在刑事、民事、行政审判领域抽调3名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环资审判团队。三是创新积累审判经验。加强学习研讨,积极探索环资审判新模式,注重审判经验的积累,精准把握本区环境治理的主脉,并根据审判实践撰写相关调研、案例。 《白皮书》指出,雨城区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开展修复性司法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该院共判处刑事涉林案件12件,责令被告人补种树木6902株,实际补种23571株,成活情况均达到要求,修复性司法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建立警示教育基地,打造法治教育平台。在雨城区北郊镇七盘村设立雨城区首个涉林犯罪警示教育点,对当地林木从业者、村民、游客等形成警示,呼吁群众保护青山绿水。三是加强判后监督,确保判决的有效落实。以环保工作为切入点,立足审判职能,通过判决实现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履行涉环境资源的相关职责,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开展巡回审判,强化现场以案说法。针对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案件,将审判法庭开进案发地、厂区、企业、村社,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白皮书》针对雨城区环资案件发展趋势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对无法履行复耕复种、补栽补种义务的,经相关部门鉴定,核算出复耕复种所需资金,法院依法判决由当事人交纳至环保基金账户;二是全区涉环资领域的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大对林业、渔业、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巡查力度;四是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