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4月10日讯(爨妮 文/图) “七·五”普法以来,宝兴县继续高度重视法治工作,特色育人,“三个结合”“三个延伸”奏响依法治校最强音。 “三个结合”构建法制教育网络。一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立足课堂,提倡法律知识进课堂,把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道德与法治》《生命与安全》《家庭·社会·法治》已作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走进课堂;利用晨会、班会开展法制教育600余次;各学科结合实际,将法制宣传渗透到教学中;二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LED、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各校建设宣传橱窗40余处,师生受教育人数1万余人;宝兴县中学、灵关中学建设法治文化长廊,融入法治漫画、法制宣传语、禁毒知识、法治图书角等元素,氛围浓厚;三是与专业引领相结合。深入推进警校共育、检校共建和院校共荣活动,聘请宝兴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乡镇派出所等部门的领导干部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入校上法制课、开展专题讲座和法律辅导210余次。 “三个延伸”拓宽普法教育途径。一是向课外延伸。各学校的警校共育、法雨育人、禁毒防艾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常态化,全县21所中小学举办模拟法庭、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绿色网上行”、参观学习法制教育基地等活动200余次,着力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并积极探索法制教育读本,做到了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二是向家庭延伸。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家人和邻居分享,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各校在寒暑假等长假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帮助家长做好子女在假期的守法教育工作,促进了家校融合教育;三是向社会延伸。春秋季开学,各校(园)将教育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举报电话等内容做好公示牌,向社会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后,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认真排查全县27所学校(园)内及周边安全隐患108次,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