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30日讯 (宋海坤 黄智)近日,雨城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雨城区法院关于环境资源审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报告。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锋从环境资源审判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四个方面向大会作了具体汇报。会议同意《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区法院结合雨城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以及上级法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绿满雨城、绿富雨城、绿美雨城”总体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预防理念、生态环境修复理念、公众参与理念”四大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坚持保护优先、预防和惩治并重、修复性司法,重点开展和不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切实加大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生态雨城”建设。 会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区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机制创新、部门联动、法官培训、法治宣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春提出:要重点加大环境资源审判的宣传力度,加强案件信息公开,做好环境资源案件的梳理研究工作,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新模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仕全指出:区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以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重点,服务绿美雨城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针对新形势下环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案件类型越来越多、审理难度越来越大等情况,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强化联动、多措并举,确保工作在上新台阶。 会议提出四点审议意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区法院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配合,在全区范围内切实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通过普法宣传、巡回审判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环境资源保护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二是加强自身建设,为审判工作打牢基础。区法院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相关决策部署,强化研究,形成人民法院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和环境监管渎职犯罪的高压态势,运用司法手段有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积极探索创新,丰富修复性司法机制。区法院要认真梳理总结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实践和做法,不断探索、完善和丰富修复性司法机制,将修复性司法范围从涉林案件延伸至涉水质水源、涉土壤、涉大气等领域案件,使修复性司法在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上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强化联动机制,为审判工作凝聚合力。区法院要充分发挥多单位联动机制合力,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推动解决雨城区生态修复主体资格问题、程序规则问题、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等问题。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相关行政部门、企业行业的问题,要及时发出司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