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1日讯(肖科)为深化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林业执法队伍,理顺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按照《四川省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2017年3月,雨城区林业系统拉开以森林公安为主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序幕。 经过执行改革方案,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为高效准确的林业执法创造了良好条件。 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近一年来,雅安市森林公安局雨城区分局(以下简称“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和林业行政执法部门通过紧密合作,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有效维护了雨城区林区的安全稳定。 责任明确 执法有效率 “从2017年3月1日起,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开始执行查处5类74项林业行政案件,以及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限。”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长袁茂平说,改革之前,涉林行政案件,一般由林政稽查大队负责处理,而森林公安主要负责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的侦查。一起涉林案件发生后,现场勘察、定性,再由负责部门进行审查处理,多部门执法可能出现案件办理时间长、处罚不精准等问题。 2017年12月27日,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接到报案称,雨城区南郊乡周公山有占用林地的现象,请求查处。接警后,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派民警前往现场勘查。经查,2017年2月至调查时,南郊乡高山村村民李某某在未取得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的情况下,雇请民工使用挖掘机擅自将位于南郊乡澄清村大地坪(小地名)的林地进行占用,用于修建房屋和公路,致使原有地貌改变,涉嫌擅自改变林地用途1.36亩(911平方米)。 2018年1月5日,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给予李某某限期恢复林地原状,时限6个月和罚款9110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改革后处理的涉林行政案件之一。”袁茂平说,从举报到处罚只用了10天时间,办案时间大大缩短。改革前遇到此类案件,森林公安调查后确定属行政案件,就将移交林政相关部门处理。由于森林公安执法更为专业和精准,为求处罚合理合法,双方需将处罚结果进行探讨,这样一来一往,一件案子的办理时间就比较长了。 此次改革后,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将行使森林资源类17项行政处罚权,野生动植物保护类24项行政处罚权,森林防火类10项行政处罚权,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森林公园类15项行政处罚权,防沙治沙、血吸虫病防治及退耕还林类8项行政处罚权。林业主管部门不再行使上述权力。 “通过改革,确定了各自的责任范围,避免了多头执法等问题,执法效果肯定更好。”袁茂平说,这也将充分发挥森林公安的执法优势,对森林行政案件的准确高效办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除5类74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外,林木种苗、森林检疫、木材运输三类林业行政案件的处罚权及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将在条件成熟后再纳入森林公安执法范围,最终实现一个系统只保留一支行政执法队伍的改革目标。 改革有效 部门联系更紧密 此次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否会造成森林公安的执法权限增加、工作增多,而林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减少?袁茂平表示,权限的划分仅是改革的一个部分,重要的是改革把各部门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执法更具效率和准确性。 现在,森林公安有行政执法的权限和范围,林业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需要由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件线索时及时移交。同时,在具体执法中,林业系统内部各相关机构和单位将及时提供相关法规政策、信息、技术,以及人员支持。这意味着,在进行5类74项行政执法时,各方面的力量补充更充足。 改革后,森林公安的权限扩大,要求也就更高。 改革方案要求林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明确执法责任,加强对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充实、加强法制工作人员,强化内部执法监督,确保执法质量和效果。 袁茂平表示,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涉及林业系统内部多个领域、多个机构,森林公安机关是在其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和上级森林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开展改革,因此,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是一项多部门联合改革的过程。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不仅要迅速适应改革后的新工作,更要积极和相关单位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虚心接受上级单位部门的指导,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下一步,雨城区森林公安分局将探索建立更好更完善的体制机制,让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