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上里韩家大院 四川新闻网雅安10月24日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农村产权改革机制 完成18个乡镇、189个村、1221个村民小组、51448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确权率99.9%;集体林地确权面积86.5万亩,35万宗,林地登记合格率100%。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工作,制作颁发《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426本、《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664本。积极探索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区18个乡镇均建成产权交易所。制定了《雅安市雨城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雅安市雨城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引导农村土(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区累计流转耕地6.61万亩、林地9.4万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向流转业主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12宗,涉及经营土地面积1532亩。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完成7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试点。全面启动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共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60本、104宗,涉及面积7351亩,发放贷款4笔、贷款金额366万元。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在对岩镇殷家村、中里镇郑湾村开展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2016年,全区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148余项,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6102万元。 林木产业蓬勃发展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实施农房担保贴息贷款,助推新村建设。成立雨城区惠民村镇银行,更有效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制定《关于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一事一议”投入机制,财政性投入所形成的资产实行股份化管理,全体成员共有并长期共存。 上里镇白马泉林竹基地 创新“四主联动”机制 按照“尊重、引导、支持、组织”的原则,探索形成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企业主建、村社主力的“四主联动”机制。即:群众为主体,成立代建业主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自发有序参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政府为主导,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盘规划、设计,指导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企业为主要争取的建设力量,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村社为主力,充分运用民主管理机制掀起新村建设高潮。认真实施《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依法规范新村自我管理,完善自我服务,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创造优美、整洁、文明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十里田园绿道 创新公共服务机制 立足实际,在达到“1+6”标准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创新推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19”(五个中心一个广场九大功能)建设思路。在活动室规范设置多功能办公中心、公益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健康卫生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避难场所,完善办公接待、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康复保健、惠民服务、综治调解、议事决策、宣传引导和便民服务九大功能,有效实现了“多窗口向单窗口、远窗口向近窗口、短窗口向长窗口”三个切换。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 幸福美丽新余家 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成立督查小组,坚持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部门监督相结合的,采取书面调度、联系会议、现场督查、等督查方式方法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行督促检查,不断提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的落实效果和反馈质量。(文/图由雨城区农工委提供) 余家村群众喜笑颜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