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乡余家村周公河岸合理保护开发,打造生态绿美河堤 四川新闻网雅安7月10日讯(杨瑞 文/图) 雅安城南有蔡山,系邛崃山余脉。《蜀志》记载,武候诸葛亮征西南夷经此,梦见周公,授其计,用之大获全胜,遂立庙,改名周公山。一河流经周公山下,自南向北,与青衣江汇合,进入雨城区望鱼镇后改称周公河是青衣江右岸一级支流。 古往今来,周公河滔滔不息,灵动的河水孕育了三雅文化,如今三雅文化已经成为雨城区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周公河流域的百姓从中受益匪浅。 受益于斯,也回赠于斯。周公河流域百姓积极响应河长制,作河流的保护者、捍卫者,让周公河水源远流长。 水润新村 活力四射 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生长在周公河岸边,这里因“河”兴旅,因“水”而多姿。 “因为在周公河岸边,‘小桥流水’农家乐名声大噪。”村支书曹国耀欣喜地回忆起,20多年来,余家村的发展。 20多年前乡村旅游还未兴起,从市区前往余家村的交通状况与现在相比大相径庭;即使这样,凭着周公河潺潺的流水,跨河的铁索桥,伫立在周公河岸边的“小桥流水”名响四方,20多年来游客始终络绎不绝。 “发展的春风吹来了,余家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曹国耀自豪地说,随着灾后重建的好政策,余家村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还建成了市级示范新村。 水润万物,孕育了产业发展。 “望山、见水、忆乡愁。”是余家村在重建后,农旅融合发展中,响当当的标语。新村坐落在周公山脚下,周公河畔,乌瓦飞甍的典型川西民居住宅,配上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姿态,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 “余家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蓝莓这种傲娇水果的生长。”作为投资方,陈恩鹏和他背后的成都企业看好余家村的好水、好生态,沿周公河开发了200余亩蓝莓基地。说蓝莓傲娇,是因为它对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湿度才能茁壮成长。 今年恰好是蓝莓园投产后的第一个盛产年,便迎来了丰收。蓝莓园为当地人带来了岗位,每个月有1800元稳定收入;蓝莓节的举办给新村旅游点燃了一把火。 面对未来,一个崭新的产业已经规划成形,并即将投入施工——依托周公河的水文化,打造生态水上乐园。这将进一步丰富余家村旅游业态。 河长履职 保护水源 “门前的周公河,养育了余家村世世代代。”余家村村主任李俊浩说。 李俊浩不仅是余家村的村主任,还是余家村辖域内“周公河、周公堰、大河沟”的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段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余家村还设立了河长、沟长,一级衔接一级,如同哨兵一般保护好周公河。 “每天都要在负责的河段来回检查几次,发现问题立刻解决。”邱跃聪做为余家村周公河右岸、周公堰两岸的河长,所管辖的范围全程长1000米。他每天要在管理的河段,来回走几趟,即时监测河道内是否有污染物,并将每天的检查情况做详细记录,并向总河长汇报。 “层层衔接,河道管理保护分工明确。”李俊浩说。 此外,在该河段的重要位置,还竖立着河长制公示牌,公布了河道起始点、河道治理目标和措施、监督电话及等,对河段进行实时举报监督,以便发动周边群众切实参与到河道保护治理中。 针对河道的开发利用,经过了村民们的集体协商,还请到专业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对河道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我们的母亲河,只有她健康,才谈得上村庄的富饶。”李俊浩表示,随着河长制的推进,村民们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