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丝绸路驿站 四川新闻网雅安6月8日讯(许玉芳 张婷婷 文/图)雅安雨城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边缘,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和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路,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也是川西南重要的旅游胜地。而雨城区合江镇云台山国家公园则位于雨城区云台山东部,距离市区25公里,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雅乐高速沿镇而过,是雨城区融入“三区同城化发展”的窗口示范镇。 南方丝绸路驿站展馆 5月31日,雅安市雨城区委中心组召开专题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会。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1号文件以及《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合江镇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镇2017年力争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周懋镇长接受记者采访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合江镇开始了一条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之路,力争提高经济,将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做出了一些措施: 精品竹编 (一)坚持在“三大调整”上做文章。一是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围绕增加有效供给做文章,拓展“中高端”和特色优势供给。打造东部片区雅茶产业、北部片区融合发展、西南片区雅竹茶叶“3条”总长260公里,涉及 18个乡镇的生态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支持茶企和农民合作社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品牌认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在“云台碧绿”、“云台红”等6个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鼓励龙头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推动优质农业产品做大做强。二是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结合东部片区“雅茶”产业环线建设,推广GAP种植、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优化茶叶品种品质,建成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2个、覆盖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4万亩,每年可提供绿茶原材料1760吨、藏茶原材料800吨,年均茶叶综合收入上亿元。三是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坚定不移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道路,加快“单纯田园”向“农旅+”转型,实现“大农业+大旅游”有机结合。围绕茶叶及丝绸两大特色产品,打造丝路茶源小镇田园综合体,促进“一三互动、农旅融合”。合理布局贡茶源、南方丝绸驿站、DIY MINI街区、茶家乐、“茶隐乡居”茶文化主题民宿和空中茶吧等空间载体,配套打造茶礼馆、茶香栈道、茶香部落等多个旅游节点,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完善茶叶流通体系,建成茶叶鲜叶交易市场,搭建“熊猫公社合江馆”,完善“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精品竹编 (二)坚持在“三大激活”上下功夫。一是激活市场,整合撬动资金融合。建立“政府财政+农户投资+金融贷款+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成事的原则,整合资金3500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风貌改造、环境整治、电商平台、生态建设等涉农项目19个,实现政府投入集聚效应。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户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参与茶叶基地、茶家乐、民宿等业态建设。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推动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予以贷款扶持。发挥社会资本灵活作用,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引进伊格尔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南方丝绸驿站、茶叶博物馆等配套功能设施。二是激活要素,增强内生发展动能。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全镇耕地流转规模达308亩。在“农户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的原则下,由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农业生产托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用地保障制度,把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进入雨城区乡村旅游养老产业。三是激活主体,夯实农业共享基础。探索贫困村“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将张山村引入农业公园整体协同发展,成立雨城区高山飞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以集体资金入股方式兴办实体经济。统筹使用扶持资金20多万元,打造“东篱茶舍”手工制茶非遗体验馆,将张山村优质高山茶叶资源融入市场,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先后组建雨城区茶叶流通协会合江分会和合江绿茶企业联盟,引导农户及绿茶手工作坊抱团发展,推动农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实现农民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