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4月19日讯(杨满康 宋振华 图/文)雨城区多营镇龙池村位于城西10公里,全村位于海拔900-1300米,属于山区村,面积1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村分为3个村民小组,在籍人口140人(根据4.20地震后统计),60岁以上老人69人。耕地约534亩,其中粮食50亩左右,茶叶50亩左右,其余种植有猕猴桃、马铃薯、蔬菜等,目前家庭收入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 年建档立卡17户36人贫困,目前,剩余9户14人,贫困发生率10%。 龙池村基础设施差、产业缺特且单一、生产生活条件差、劳动力流失、年老无劳动能力、因病返贫、残疾等导致龙池村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为了创新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龙池村积极探索以“大学生志愿服务+青春智力扶贫”为载体的模式,在力促精准脱贫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和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 2016年1起,由龙池村第一书记的杨满康同志牵头,联合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雅安市委领导下,在龙池村建立大学生服务学习基地,开展社会调研和服务。在杨满康和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顾林生教授的带领下,川大20多个学院的学生先后共计300余人次参加,用青春走出了一条服务学习和智力扶贫相结合之路。学生们在龙池村小设立基地,开设星空小学;深入农户调研,摸清全村概况,编制脱贫发展规划;在腾讯公益网发起公益众筹,启动养蜂“甜蜜蜜”计划;建立“服务学习”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龙池川大智力扶贫活动情况,在全国宣传龙池。推进国际合作,邀请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等专家和大学生60多人次,来到龙池村参观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使龙池村不仅加快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使村民精神面貌有所改变,软实力型扶贫出现成效。 一年多实践,通过这个载体的宣传、引导和推动,村上争取帮扶资金230多万,推动龙池社会经济进步:硬化路4公里;移动网络项目完工,结束了无网络时代;实施了饮水蓄水池建设;引入社会资源,完成自来水进每家;同时示范试点结合发展产业,高山种养殖热情高涨:目前村民养殖高山土鸡1000只以上,贫困户参与有8户;养殖高山羊有3户,其中1户贫困户养殖规模100只;众筹“小蜜蜂”计划贫困户8户参与,全村规模100箱以上;生态牛养殖1户,计划采取寄养方式吸引贫困户参与;建立高山养殖合作社1个,养殖高山跑山猪,规模达到100头以上;试种油牡丹5亩,长势良好;种植高山脆红李约2000株,今年已经试花;恢复种植茶叶约50亩。 通过“大学生服务学习+青春智力扶贫”,链接了“城市—高校—农村”、“专家—学生—村民”、“社会—学生—村庄”,实现跨界合作助脱贫,资源整合促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