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23日讯(袁洋)为切实抓好春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荥经大队结合全国“两会”安保工作,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春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有序。 一、领导部署“准”,编织责任防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当前天气变化和农村道路交通流量变化,结合辖区农村地区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研判,找准事故发生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原因,研究和制定辖区农村交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全体民警、辅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消极厌战情绪,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始终保持整治力度不减,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十足的干劲投入工作中,扎实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织牢春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 二、路面管控“严”,编织安全防线。认真对辖区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特点进行分析研判,保持“严查、严控、严惩、严防”的高压态势。一是科学部署警力。结合农村交管实际,进一步增强民警机动灵活管理能力,灵活运用错时执勤制度,分析广大农民群众的作息特点,重点在早晚农民群众出行较为频繁的时段,增派警力巡逻、执勤,切实强化对农民群众出行安全的管理,把主要警力安排在城乡结合路段,实行固定检查和巡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严管、严查、严控的高压态势;二是严查违法行为。认真分析农村交通违法行为发生规律和特点,科学设置执勤点,及时除隐患、治违法,特别是加强摩托车、农用车、客车等的管理,严厉打击超员、超速、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形成管控常态化;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提高对路面的管控水平,形成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会同交通、农机等部门组成执法小分队,在公路交叉路口、村庄和农村集市周边等重点部位设置临时执勤卡点,严把出村口、出镇口和集市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三、源头管控“细”,编织摸排防线。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切实提升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组织警力深入辖区乡镇,对微型面包车、三轮汽车和摩托车登记、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强化对农村驾驶员管理,按照户籍化管理的要求,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实行“一车一人一档”,并建立无牌无证机动车档案,及时向车主宣传相关法律规定,督促“五小车辆”驾驶人办理车辆牌证、驾驶证业务,减少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减少事故隐患。二是积极会同辖区运管、安检等部门,深入排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了解掌握农村道路的事故黑点、多发路段,及时报告当地镇政府,并提出整改建议。对重点危险路段的治理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对不能及时治理的,设置了交通标志、标线和醒目的安全警告标志,防止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力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畅通。 四、宣传氛围“浓”,编织教育防线。针对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大队力争全方位、全覆盖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强化宣传阵地教育,在集市、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固定宣传点,通过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等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日常性、长期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充分发挥村委干部的作用,逐村、逐户进行宣传,把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二是充分发挥乡镇“两站两员”的作用,利用发生在农村群众身边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案例,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断增强农村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自觉劝导、制止、抵制交通违法行为。三是积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双微”、手机短信等媒介,采取以案说法、曝光违法行为等形式,全面开展秋季交通安全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