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把鄙视当动力 不断尝试不断收获 1989年,肖建军高中毕业。 然而,从学校到社会,肖建军因为残疾,经常遭来鄙视的目光,甚至一些看不起人的话语。“每次看到鄙视的眼神、听到刺耳的话语,我都会冷静地面对,因为自己的身体本来就这样。”肖建军说,要想得到别人另眼相待,必须用事实证明自己不比健全人差。 基于这一观念,肖建军一直努力拼搏着。高中毕业后不久,肖建军拄着拐仗到市区农贸市场考察,发现食用菌赚钱。他自学食用菌种植技术,他花了30多元,做了200个平菇菌包试验,一举成功,这年,他的平菇赚了近100元。 初尝甜头,次年,肖建军将菌包扩大到2000包,可身患残疾的他很清楚,自己无法外出从事销售,平菇发展多了怎么卖?为此,肖建军选择了与别人合作这条路,一年后,因多种原由,他把平菇种植基地让给了对方,自己重新选择其他挣钱途径。 此后,肖建军先后做过企业会计、当过裁缝师、开过羽绒服装店、从事过建材生意……尽管每一次改行,对肖建军来说,都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但每做一行,他总是不怕新的挑战,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得有声有色,1993年,肖建军在自贡开羽绒服制衣店,仅4个月时间,纯利润达到7万元,成为大兴第一批从事羽绒制衣赚得第一桶金的人。 有本钱后,他先后到上海、江苏、安徽、广西、湖北、天津等地租铺面做羽绒,他没有忘记,每到一个城市,为找到一处地段好、出生意的店铺,肖建军拄着双拐,走过一街又一街,双胳肢窝磨出了血,全然不顾,直到找到理想的店面为止……用他的话说,要想挣到钱,要想被人高看一眼,就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多年就有开车梦 今朝圆梦话感恩 “做羽绒服最耗体力,生意好时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还要熬夜,健全人都受不了,残疾人更恼火!”肖建军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实在坚持不住,最后只得改行。 1999年,肖建军开始从事铝合金门窗生意,他采用“客户至上,以优取胜”的原则,对出售的每样产品,他都会亲自检查,不折不扣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送货时间。现在,他拥有2个铝合金门窗加工坊,一个体验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早在10年前,我就想买小车开了,却因双下肢残疾难圆梦想。”肖建军感慨万千地说,去年8月,朋友看到雅安日报刊登的有关国家进一放宽残疾人考驾照的政策,首批残疾人顺利进入驾校学习并拿到C5驾照的报道,他很激动,很快到驾校报名,圆开车梦。 肖建军直言,他学开车的目的主要是感恩父母,在家庭贫穷的时候,父母宁愿省吃俭用,无论吃再多苦,也舍得花钱让他多读书,他拿到驾照就买新车,首先载着父母外出旅游;同时,开车也提高自己的出行质量和办事效率,一举多得。 肖建军说,随着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他出行方式也在跟着变化,从坐人力三轮车到乘坐公交车,再到自己骑残疾三轮摩托车,虽然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但他要感谢自己勤动脑勤动手和随机应变能力,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让残疾人有更多的发展经济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