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巧手“点金”佛手柑 雅安石棉县王岗坪乡甜香飘出振兴路
2025年06月26日 23:23: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日,走进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挖角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民宿、餐饮和特色产业一应俱全,这是安置点的新貌。安置点内,在一栋写有沙墩路15号的住宅一楼处,一家名为“甜心公社”的甜品店每日飘出诱人甜香。这家由返乡青年王迦勒、陶杰两兄弟创办的小店,不仅是新村首个私房蛋糕店,更成为当地农特产品“触网”升级的起点。
灾后返乡:从务工潮到归巢燕
作为“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最大的集中安置点,王岗坪乡集中安置点涉及2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的644户2391人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点完成分房后,鳞次栉比的川西民居聚拢了人气。去年2月,在川西地区从事快递行业多年的陶杰与刚大学毕业的弟弟王迦勒,看着家门口新修的集镇街道,做了个让乡亲们意外的决定——放弃多年务工经验和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返乡创业。
“新村建起来了,人气足了,但街上没有一家私房蛋糕店。而且回乡后明显感觉到家乡快递量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转变。”陶杰指着堆放在店门口的枇杷说,“更重要的是,能守着年迈的父母,还能管理一下家中的佛手柑、枇杷和重楼。”
搬到集中安置点后,曾居住在爱国村的陶杰一家,生产资料没法“下山”,如今父母上山照管起来也不方便,回乡创业可以说一举两得。
“村民们都是朴实的农民,祖祖辈辈守着这片地过生活,种了很多佛手柑、枇杷,但是毕竟靠天、靠市场吃饭,农业产业附加值还是比较低。”陶杰说。
据了解,爱国村600余亩佛手柑曾是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自2000年以来,家家户户都种植佛手柑。“平均每户能达到10亩左右,为了销售方便,村民们还置办了烘房。”王岗坪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鲁金友说。但长期以来,村民们仅销售佛手柑鲜果、干果,价格低且销路受限。
怎样能增加佛手柑的附加值?一次偶然的直播让兄弟俩眼前一亮:直播间里一盆造型别致的佛手柑盆栽竟卖出100多元。“我们自己就种了13亩,为什么不做深加工?”弟弟王迦勒连夜收拾行囊前往云南拜师学艺制作蛋糕,回乡后并自主研发了佛手酥、佛手酱的制作秘方。
如今走进“甜心公社”,货架上的佛手系列产品格外醒目:裹着糖霜的佛手酥散发着柑橘清香,玻璃罐里的佛手酱透着琥珀色光泽,窗台边的佛手柑盆栽标着“可售”字样。
“上周云南一家工程公司订了好多佛手酥。”王迦勒擦着操作台笑道,“鲜果做成盆栽、做成酥饼能增值,乡亲们的果子有了新出路。”
网销助农:快递老手变身“带货主播”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刚摘的爱国村枇杷,果肉像蜂蜜一样甜!”傍晚时分,陶杰在“妙农小铺”直播间里举着手机,身后的果筐堆成小山。这个曾在快递公司负责物流管理的“老江湖”,把电商运营经验用在了家乡农特产品上。6月开播至今,他已帮村民卖出上千斤枇杷,眼下正忙着推销挂在自家树上的枇杷——只因帮乡亲们打包发货,自家果园的果子竟忘了采摘。
“相较于传统批发价,网销能高出2元/斤。”陶杰翻开订单记录,“我把快递时效、包装设计都优化了,昨天还有成都客户下单10箱枇杷。”更让他兴奋的是,“妙农小铺”正从个人账号向农产品展销平台转型,他计划联合周边农户打造“王岗坪特产专区”,让石棉黄果柑、枇杷、佛手柑通过直播走向全国。
尽管佛手产品和网销业务渐有起色,“甜心公社”的蛋糕生意却面临挑战。“村里年轻人少,周末、节假日才有零星客人。”王迦勒望着空荡荡的包间坦言,“不过政府还给我们提供政策支持,这也帮了我们大忙。”
“了解到他们要返乡务工后,我们便主动对接,给予他们创业所需要的帮助。同时,并按照《“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就业支持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帮助其申请并办理创业补贴。”王岗坪乡党委副书记王曦介绍。
夕阳下,陶杰打包着最后一箱枇杷,快递单上的收货地址遍及全国。不远处的佛手柑园里,王迦勒正在修剪盆栽造型。兄弟俩最近正在调试佛手酱的配比,计划尝试“农产品+烘焙”组合销售,让粉丝既能买到鲜果,也能尝到佛手酥。
这对兄弟用双手搭建的“甜蜜事业”,不仅让家乡特产有了溢价空间,更让600亩佛手柑园有了“从卖鲜果到卖品牌”的希望。正如陶杰在直播中常说的:“家乡的果子甜不甜,试过才知道;年轻人回来干不干,干了才知道。”
返乡创业:用热爱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这片曾经受过“创伤”的土地上,王迦勒、陶杰两兄弟的故事,如同那些新发展起来的产业一样,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
灾后重建后的新村,让兄弟俩看到了家乡的新希望。放弃在外打拼多年的成果,毅然回乡创业,这份勇气令人钦佩。他们开办的“甜心公社”甜品店,不仅是谋生的营生,更是对家乡的深情回馈。弟弟远赴云南学艺,将当地特色佛手柑开发成多样产品,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哥哥凭借快递行业经验,打造“妙农小铺”,通过直播带货,为家乡农特产品打开销路。即便面临甜品店客源少等困境,他们仍积极探索,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新时代返乡创业者的真实写照。
陶杰希望将“妙农小铺”打造成家乡农特产品的展销窗口,这一愿景令人期待。他们的故事,展现了返乡青年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供稿/供图:石棉县委宣传部 吴丹)
编辑:李雪艳
![]() |